HOME PAGE




你應該知道的濕疹二三事

中醫內外兼施 標本同治

→→→按此免費預約中醫皮膚檢查


一個「濕疹」的個案追蹤!
●患者2015年8月11/12日左右感到手掌心上位置十分瘙癢,一兩天開始初生如疥,蔓延不止,抓津黃水,濕淫成片;
●8月15日初診,表示每年春秋二季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濕疹,當即接受中醫藥治療。除了中藥內服外,結合中藥外塗;
●8月26日患者感到手掌發熱及情況似乎更為嚴重,聽醫師解釋因其病勢已成,就像正在高速行駛中的汽車,當你踏下剎車腳制時,車子仍是會向前行走一段的,病勢亦是如此;患者接受醫師解釋,繼續堅持內服中藥外塗中藥膏,再加上針灸調整氣血;
●9月開始患者自覺停了瘙癢,從9月4日至9月8日,外在症狀急速癒合;
●追蹤患者病情,患者表示直至今天(2016.5.27 & 2017.5.18),前後經歷秋冬春夏四季2循環了,亦再沒復發,甚至連頭重、心慌心悸、四肢微腫及易疲憊無力等症狀都全部消失。

「濕疹」是現代常用病名,👴古代中醫文獻當然沒有「濕疹」之名,然而根據其臨床特徵,主要歸屬於「浸淫瘡」、「濕毒瘡」之範疇,又據其發病部位不同而名稱各異。如生於小腿的叫「臁瘡」,生於肘窩或腋窩部叫「四彎風」,生於陰囊叫「繡球風」等名稱不下十餘種。清代吳謙在《醫宗金鑒》描述💭:「此症初生如疥,瘙癢無時,蔓延不止,抓津黃水,濕淫成片,由心火脾濕受風而成」,詳細論述了本病的臨床症狀,並將內因和外因相結合。

由於濕疹臨床表現的多樣化,中醫對濕疹的治療,也是根據個體差異、不同症狀進行辨證論治。提倡內服中藥與外治法並重,還可配合針灸、穴位貼敷、磁療,單方驗方療法等,使療效進一步提高。 中醫臨床報導多見這幾種證型:血虛風燥型、脾虛濕困型、陰虛血燥型、熱重於濕型、濕重於熱型。針對不同證型治療方法各異:血虛風燥型,治以養血潤膚,活血祛風為法; 脾虛濕困型,治以健脾除濕止癢為法;陰虛血燥型,治以滋陰活血,祛風止癢為法;熱重於濕型,重在清熱,兼以除濕止癢;濕重於熱型,重在除濕,兼以清熱祛風止癢。

→→→按此免費預約中醫皮膚檢查


不少香港都市人都被皮膚問題困擾,用上西藥可止一時之癢,但藥用久了皮膚越變乾燥,春秋二季更會脫屑,甚至紅腫難分,擔心受到細菌感染,藥是吃了很多依然無法切底根治,偶伴有頭暈身熱,影響睡眠質量。事實上,患上皮膚病的人多數都是纏綿難癒,服藥的時候就好些,停藥了又會再起。究其原因,都是病灶的根本未清,體表便成為其中一個犧牲者,患處依舊循環作癢,甚至糜爛脫皮起水泡,更甚者結節成塊、枯萎老化或毛脫瘀積。中醫知道肺主皮毛,有些醫者遇上皮膚病人就即時從肺臟入手,一堆藥開出去就是條達肺氣。然而功效卻不如理想,原因人體的一個臟腑有問題,其他的都是有所牽連。

皮膚病是如此纏綿難癒,不能光靠調理肺系可以見效。皮膚頑疾,某些常見證候多由於肝火太過而將體內濁氣熏蒸於肺,繼而影響肺部的生理功能,這個時候就得先從肝經入手。若然這個時候還亂吃藥而增加肝臟負擔,豈不是火上加油?

倘如是脾虛覆感濕邪,加上氣候轉變,外濕加著內濕,薰蒸於內,或與熱結,或阻遏氣機,蒸濁透表,形成濕疹…這時就要考慮先清熱還是健脾,先化濕還是溫中等等不同針對性的治法。具體情況因人而異,先讓合資格中還是先醫辨證分析,通過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四診合參,觀其脈證,知犯何逆,隨證治之。俗話說「針灸拔罐,病去一半」,拔罐、艾灸對治療虛證、濕證效果顯著,而針刺則特別對經絡阻閉、疼痛、經痛及肝膽疾病較為療效快,再配合中藥齊施,更有獨到療效。

濕疹除藥物治療外,飲食是要十分注意的,必須忌口
●不能飲酒或含酒精的飲料
●忌吃發物、海鮮等
●遠離易致過敏物品,如化妝品、某些水果等
●平時的飲食以清淡、素食為宜
●嬰兒注意避免乳製品,可以食用米湯或其他代替乳製品。

良好的生活習慣,健康的心理狀態也是使疾病向愈的重要保證,希望大家在看完後會對中醫診斷上有多一層了解。

如有任何個人健康問題想當面諮詢,歡迎登入以下連結,填妥預約表格預約問症,首次登記,免診金! 5區門診 (旺角/北角/觀塘/荃灣/大埔) 現正投入服務,查詢電話: 21111455

→→→按此免費預約中醫



返回